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哪些情形下允许解除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3-30 阅读: 392次

我国现在推进产业的升级,而产业升级是离不开生产设备升级的,而生产设备升级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而很多企业是有资金压力的,这时候可以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资金压力,那么融资租赁合同哪些情形下允许解除?下面由若悠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融资租赁合同什么情形下允许解除

在融资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发生违约,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合同并不自动解除,解除合同应由受害方作出选择,但在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允许解除租赁合同。

1、出租人和承租人经协商同意解除,但不能损害供货人的利益。

2、出租人或者承租人发生解散、撤销、破产等情况。

3、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之一严重违反合同约定,致合同实际已无法履行。

4、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可抗力。

5、出现合同中约定解除的情况。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解除的情形。

在融资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因承租人的原因而致出租人受到损害,出现这种情况时,出租人一般不采取解除合同的手段,而是在客观上有可能继续履行的情况下,要求承租人支付全部租金,继续履行合同。

二、融资租赁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一)承租人、回购人等对融资租赁的法律关系存在认识误区

租赁物的质量存在重大瑕疵,是实践中常见的承租人抗辩理由之一。一些承租人将融资租赁与普通租赁相混淆,或误认为是借贷关系或买卖关系,还有些承租人缺乏合同意识,忽视对交付租赁物的质量检验而直接签收受领租赁物。回购人出于销售利益驱动,为承租人违约兜底,承担回购责任,却对回购法律风险的预判和控制不足,最终选择拒绝承担回购责任的现象并不少见。承租人、回购人对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存在性质上的认识误区,是导致履约瑕疵或争议的重要原因。

(二)出租人的资信审查、交付监督、跟踪服务机制存在疏漏

在缔约过程中,出租人没有建立完善缜密的资信审查和风险管理机制,个别业务人员出于销售业绩驱动,重项目数量轻资质审查,承租人的资信状况良莠不齐,加大了出现坏账等融资风险的概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租人疏于对租赁物交付行为的监督,甚至出现承租人与出卖人串通,虚构租赁物及虚假交付,套取出租人资金的行为。在租赁物使用过程中,出租人忽视融资后跟踪服务,承租人的经营恶化趋势未能及时察觉和采取措施,租赁物风险问题尤为突出,租赁物下落不明以及承租人擅自向第三人转让租赁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合同约定不明

融资租赁合同一般是由出租人事先制定并提供的格式合同,但出租人对一些业务术语和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未作清晰明确的约定。例如,合同约定承租人须在合同签订时向出租人支付首付款、保证金,但对该款项的性质、用途并未作出明确界定;又例如,合同中对租赁物残值使用何种评估方法和估算方式无明确约定,而出租人与承租人往往在该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和争议;再如,合同通常会约定出租人将向出卖人的索赔权让渡于承租人,其仅负协助索赔义务,但合同中对出租人如何履行协助索赔义务并无明确约定。

(四)业务模式创新放大风险

出租人为保障自身融资融物安全,创新业务举措,例如要求租赁物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在承租人违约时回购租赁物、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委托经销商转付租金等,却因回购合同的法律定性不明、经销商不及时向出租人转付租金甚至截留租金等情况,导致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合同风险被人为地扩大,为纠纷的产生埋下隐患。

三、融资租赁有什么功能

(一)融资租赁除了融资方式灵活的特点外,还具备融资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压力小的特点。

(二)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所享有资金的期限可达3年,远远高于一般银行贷款期限。

(三)在还款方面,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分期还款,极大地减轻了短期资金压力,防止中小企业本身就比较脆弱的资金链发生断裂。

(四)融资租赁虽然以其门槛低、形式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解决自身融资难题,但是它却不适用于所有的中小企业。

(五)融资租赁比较适合生产、加工型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有良好销售渠道,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出现暂时困难或者需要及时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中小企业。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融资租赁合同什么情形下允许解除”问题进行的解答,可以解除融资租赁合同的情形包括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出租人或者承租人发生解散、破产等。欢迎到若悠网。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融资租赁合同哪些情形下允许解除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hetong/225665.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