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冬季饮食养生 冬季进补当心五大误区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3-26 阅读: 506次

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很多人会抓住时间来好好进补,殊不知,由于缺少进补的相关常识,结果掉进了进补的误区之中。今天呢,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冬季如何健康进补。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小编一块儿来了解一下哦!那么,冬季进补有哪些误区呢?冬季进补要怎样才好呢?下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进入十二月份,又到了一年之中的进补时期。进补是民间素有的习俗,很多人希望通过冬季进补来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但是专家提醒我们,不当的进补方法会使得我们在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冬季究竟要怎么样进补才是正确的呢?

很多进补方法存在误区

误区一:进补过急

很多老百姓急吼吼的就开始了进补大餐。可大餐过后,却常又觉得肠胃不适。于是有的人便认为自己虚不受补,放弃了进补计划。其实问题不在于进补的食物上,而在于进补的方法不对头。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调整好脾胃功能,为大补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进补的不耐受反应,使得进补事半功倍。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可吃吃些健脾开胃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

误区二:补不对症

根据各人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在进补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有的老百姓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根据个人想象给自己下结论,结果往往达不到进补的效果。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而这个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如可能既有阳虚,又有气虚,同时还有痰湿症。这就和单纯的阳虚或气虚的进步法不同。辨证错了,很有可能导致后面进补医治的错误。

如果患有伤风感冒,一定不可以进补,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还是那些清补的沙参、玉竹,平补的枸杞、燕窝,这些都不适合伤风感冒者。建议等到感冒完全好了在进行进补。

误区三:剂量欠妥

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的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例如:人参每人每次不超过5克,每周服1~2次。阿胶每人每次不超过10克。剂量小了不奏效,剂量大了则会出现副反应。如有的老百姓喜欢一次用药材较多,导致出现“上火”,也有的老百姓每次吃一点,全家人一起用。有个老人家,听说黄芪补气,每次煲汤,不管什么汤,都要放两片黄芪,然后煮上4升水,全家人一起喝两天。这样的用法起不了什么效果。

误区四:服法不当

尽管药食同源,药材可以制作成食物入膳,但药材也是药,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如吃人参、花旗参喝浓茶等。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

误区五:忽视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很多老百姓重视进补的方剂,而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上好的进补材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上好食品,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那么,防止进入进补的误区之中,我们在冬季进补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一些原则呢?

第一,冬季进补应“因证用补”

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证不同,进补也应不同。寒证,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的食材或药物;阳虚当用补阳的食材或药物。只有因证用补,才能发挥进补的保健作用,因此,进补一定要在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指导下,因证用补。

第二,冬季进补应“因人而补”

因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寒症的人或阳气不足者,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品。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进补中应注意的。

第三,冬季进补应“因地而补”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进补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但是,无论是采用食补、药膳、药酒和膏方补中的哪一种,都要注意因证用补、因人而补及因地而补。凡内热重、肝火旺的病人或体虚者,有高血压病而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或经常有出血倾向,有口疮及大便秘结者,不宜进食红参、鹿茸及热力较强的补品。有些人体内有较重的湿热、积滞、痰浊时,不能骤然进补,应当先服几贴“开路”中药,清理一下,然后再进补。总之,进补要务必注意针对性,这样服用补食、补膏、补酒,才能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

冬天进补分体质

天气骤寒,人人疯进补,好像非吃羊肉炉、姜母鸭不可。但是,中医师陈潮宗提醒,进补需依不同体质做调整,中医将人体体质大略分为5种,包括:气虚者、血虚者、阴虚者、阳虚者、燥热者,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来进补,才是最上策!在进补期间,还要严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现补过头的情况。

台湾基层中医师协会理事长、开业中医师陈潮宗指出,冬天进补属于温补法,即是用温性药材进补,吃后会感到身体温热,适合体质虚寒的人,但体质燥热者则不宜服用,因容易有上火的情形,尤其是有慢性疾病者如痛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进补前最好先谘询中医师再进行。

进补4大禁忌应见好就收

1.身体不虚不要补

身体健康进补要格外小心,主要是对健康没有加分效果,犹如是叫一个气血调和、身强体壮的人来进补,就好像在一件漂亮的衣服上贴补钉一般,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2.阴阳不合不要补

阳虚体质却误用当归、枸杞、生地黄等补阴药,则阳气更虚,阴虚体质而误用高丽参、肉桂、鹿茸等补阳药,则阴更虚,且虚火更大。阴阳不合而硬补,就像破东墙补西墙一般,不只白费心机,反而弄巧成拙。

3.外感未解不要补

常看到有人感冒未愈,自觉身体虚弱,急着吃补药,结果进补后反而出现咽喉紧、胸口闷,痰黄稠难出等更不舒服的症状,这就是犯了中医所谓《闭门留寇》的大忌。也是一般民众常犯的毛病。

4.上火者不要久补

门诊常见患者自行进补,不知节制,“补过了头”反而造成“上火”或“伤津耗血”的副作用。建议请掌握一个原则:“见效则止,见好就收”,这是比较安全的作法。

中医师强调,冬天气虚血弱、体质寒冷,如四肢冰冷、倦怠乏力、肠胃冷痛、肢节酸痛、容易感冒的人,以“十全大补汤”中药膳最为常见,但进补药膳仍应依天候变化与本身的体质、健康状况选取最适宜的配方,才能达到效果。

进补分5体质

1.气虚者

容易有精神不振、易感冒、面色苍白、易疲倦、四肢无力、说话短气懒言、食欲差、声音低微、容易出汗、头晕等现象,可食用黄耆、党参、白朮、大枣一类补气药。

2.血虚者

面色不华、唇淡、指甲苍白、头晕心悸、神疲气短、心悸失眠、皮肤干燥、月经量少等症状,宜食用熟地、白芍、当归、龙眼肉等补血药。

3.阴虚者

口干咽燥、心烦焦躁、遗精盗汗、腰酸疲乏、手足心热、面红、眩晕、耳鸣、睡眠不安、身体消瘦、两眼干涩、失眠多梦等现象,可食用生地、麦冬、玉竹、枸杞子等药材滋阴润燥。

4.阳虚者

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无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等现象,可常用有干姜、肉桂、补骨脂、肉苁蓉等补阳药。

5.燥热者

从中医来看,可分为虚热、实热,这类的体质比较不适合自行冬天进补,如姜母鸭、羊肉炉等,因容易造成上火的现象,如火气大、口苦咽干、嘴巴破、睡不着等症状,如果在冬天需进补的话,比较适合凉补。凉补指性寒凉的食物来进补,能调和体内虚阳微升所导致的燥火,有降火解热,凉补药材包含薏仁、西洋参、玉竹、百合、茯苓、麦门冬等。

中医师提醒:进补前,必须询问中医师后再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别忘记,正确的进补观念是要依个人体质调理,因此不论是单纯进补药汤,或是加入食材熬煮成药膳汤底,建议找中医师选对的药材进补,才能达到冬天健康养生效果。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冬季进补的一些误区的详细解答,同时还给大家介绍了冬季进补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大家通过小编的介绍,是否都知道了在冬季要怎么样健康进补了吗?只要大家避开那些进补的误区,科学进补,一定会让自己的身体更见健康的!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冬季饮食养生 冬季进补当心五大误区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jiankang/yswuqu/61267.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