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民事

民事延期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 网络 时间: 2019-04-02 阅读: 305次

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现在懂得利用法律解决自己生活中面对的困难,而不再是利用暴力解决一切。因此,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是,民事延期审理的情形有哪些呢?若悠网小编,收集了下列资料。

一、民事诉讼法延期审理的情形

民事诉讼的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使开庭审理无法按期或继续进行从而推迟审理的制度。《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二、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的区别

区分延期审理和诉讼中止,主要看阻止程序进行的事项发生在哪个阶段。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不宜进行,因而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制度。这里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发生了某些使诉讼无法进行的事项,所以诉讼过程要暂时停止一下,待到该事项经过,诉讼重新进行。这里需要注意:诉讼终止事项只是对诉讼进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能达到终止诉讼的程度。

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

第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如果继承人准备继续参加诉讼,则诉讼继续进行;如果继承人不愿意继续参加诉讼,则诉讼终结)

第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第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第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第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理完结的;

第六,借贷案件中,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导致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或者在审理过程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事实难以查清的;

第七,人民法院受理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后,被告在答辩期间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法律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我们应当相信它的法制能力。主动的去学习、信任、运用它。而不再是利用违法行为去解决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对于法律中的一些情形我们应当具有一定的了解。若还有其它法律问题,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民事延期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minshi/3082.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