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交通

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0-08-05 阅读: 490次

一、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刑法对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注意:是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肇事逃逸罪)。但是,认定本罪需要注意的是,犯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这里的“交通运输”是指公路和水路运输,不包括航空和铁路。

2、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属于交通肇事罪中最严重的情节,按照规定此时对行为人的处罚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但要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行为人是故意杀死被害人的话,那么此时就会构成故意杀人罪,此时的处罚又不同了。

济南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因逃逸致人死亡该如何认定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jiaotong/599895.html

若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