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 > 交通

一般肇事逃逸最慢几天找到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5-08 阅读: 27次

一、一般肇事逃逸最慢几天找到

通常情况下,警方有能力在事故发生后的十个工作日内获取事故肇事车主的信息并与其取得联系。

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也会根据调查取证的实际进展在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的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工作。

如果存在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警方在成功追回肇事逃逸人和车辆之后的十个工作日内依然要完成相关的文书制作以及填写。

在对事故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和鉴定的过程中,警方需要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完成《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拟定工作。

针对涉及到交通事故逃逸的问题,警方通常都会在接到报警的那一刻开始重视和追责。

在事故发生后,等到拿到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公安机关即刻启动讨责程序,对肇事逃逸者追究相应的责任,采取的措施包括网络通告、发布通缉令等多种渠道。

一旦逃逸事件达到了法律规定的犯罪程度,逃逸肇事人将面临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法律责任。

即使情节轻微,警方也有权对肇事逃逸者处以治安处罚。

如需抓住交通事故的逃逸者,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方法:

1.及时启用查缉预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管辖范围和道路状况,详细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查缉预案,当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遗留物等重要线索,尽快启动查缉预案,合理部署堵截与查缉行动;

2.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

案发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发布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形式,请求协助查缉、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是提供侦破线索。

在发布协查通报甚至是面向社会发布公告时,应当充分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基本信息、逃逸车辆的具体情况、特征及其逃逸方向等关键信息。

根据我国现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若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而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达到犯罪标准者,必将依法追究行事人的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其驾驶证予以吊销。

概括来看,凡涉及交通事故逃逸者,无论何时何地均要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驾驶证,并且终身剥夺驾驶汽车的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一般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的处理如下: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以下几种情形,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第(一)项,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第一款第(三)项、第二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一般肇事逃逸最慢几天找到”,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未注明作者均因传阅太多无从查证。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投诉邮箱:tousu@ruoyo.com

本页标题:一般肇事逃逸最慢几天找到

本页地址:https://www.ruoyo.com/falv/jiaotong/795696.html

若悠回归